服务热线:

本地推荐-江门新闻网江门综合门户网站

产品详情

  提升改造工程把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及其北面6栋建筑连成一片,很好地完成了旧建筑的活化利用,让游客在参观故居之余,能更加进一步了解茶坑村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

  项目团队挖掘到了当时美国、加拿大报刊对梁启超的报道,这批资料将以展览形式永久留在江门。

  6月15日一早,新会区茶坑村蝉鸣声声,茶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国安忙着打电话,为端午节期间族人在衷玉梁公祠举办祭祖活动而忙碌着。

  来到茶坑村旧乡府牌楼前,梁国安指着台阶旁的小石狮子说:“我小时候最喜欢骑在这上面玩耍。修缮后,这里和几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让我感觉好像回到了童年。”

  如今,梁启超故居旁边的环境整洁优美,祠堂、供销社、旧乡府散发着传统味道,黄墙、牌楼、飞檐、圆柱……富有时代特色的建筑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味它所承载的悠悠岁月。

  梁启超故居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

  2001年,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落成,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又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

  光阴荏苒,20多年过去,当年的建筑逐渐老化,展陈也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游客需求。

  2023年是梁启超诞辰150周年。为了与时俱进、提升档次,2021年底,江门市、新会区主动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美术学院等合作,对梁启超故居及周边仁堂、大礼堂、旧乡府等7栋建筑进行修缮,《茶坑村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梁启超故居及旁边的环境风貌控制导则》《新会茶坑村建筑修缮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方案》相继编制出台。

  “梁启超先生是清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子梁思成先生也与清华大学有极深的渊源。我们作为清华人能够参与这项工程,感到十分荣幸且责任重大。大家都说,一定要尽全力要把它做到最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崔光海介绍。“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连片保护利用,让旧建筑‘活起来’。同时,深度挖掘梁启超先生和他九个子女的故事和文化价值,通过立体展陈,给予游客沉浸式体验。”他表示。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2022年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时代文物工作22字工作方针成了该工程坚守的原则和理念。

  “在修缮仁堂和衷玉梁公祠时,我们小心翼翼地保留了原来的旧地砖,并严格按照原来色调进行布置;在改造大礼堂时,不仅保留了内部空间架构,还留存了墙面上喷涂的标语。”崔光海介绍,“我们在对原建筑进行加固的基础上,对室内装饰进行设计,将其打造成一个散发传统味道的新空间。”

  据悉,为了达到修旧如故的设计效果,清华团队成员到茶坑村开展调研超过20人次。

  “这是一项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它的好处在于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能够及时沟通,快捷解决实际施工问题。我驻场参与此次修缮与改造,提出的几个建议得到了采纳:一是把仁堂和供销社后面的阳台由一般白色拦河改为青砖灰雕拦河,使之更具广府建筑特色;二是把供销社二层标高改了,在不影响总体风格的情况下使二层的空间更为宽敞合理;三是改大礼堂地面扫地平漆为水磨石,更契合那个时代的风格。”欧阳仑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带领他的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团队参与了梁启超故居后面旧建筑的修缮施工,他表示,政府部门、业主、设计方、监理方、村委会等各方面紧密合作是该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

  此次改造,通过修缮后的仁堂建筑,在参观路线上拓展了梁启超故居的观赏、阅读空间,贯通了梁启超故居从仁堂到旧乡府再到凌云塔的参观路线。

  “这次回来,变化真的太大了,一路上让我目不暇接。茶坑村变得更美了,尤其是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周边,连片式规划升级可见用心用情,整个村落人文气息更浓厚!”梁启超孙女、梁思礼之女梁旋表示。

  今年4月底,历经8个月的努力,梁启超故居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参加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的学者和嘉宾成了第一批参观者。

  “这次全面改造,把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及其北面6栋建筑连成一片,很好地完成了旧建筑的活化利用,让游客在参观故居之余,可以进一步了解茶坑村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整洁漂亮的环境,也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故居纪念馆内的《强国梦·中华情——梁启超生平史迹专题展》一共改了二十几稿,前后历时一年多,增加了不少珍贵的新材料。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造!”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秘书长、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丹点赞。

  该项目带来哪些启示?崔光海给出了答案:要把握好旧与新、硬件与软件、游客体验与村民生活的平衡。

  把握好旧与新的平衡,在修旧如故和创新之间让文物“活起来”。“我们首先按照修旧如故原则,让它与茶坑村大环境保持最大的统一,之后真正激活周边。因为工程中除了梁启超故居外,其他的都不是规格很高的文物建筑,所以对其内部空间、外部景观的处理创新是我们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希望能够通过创新,让更多年轻人、本地人能够感受到它的活力。比如,我们用透光混凝土制作的发光地砖对广场地面进行铺设,晚上会亮起来。”崔光海说。

  把握好硬件与软件的平衡,内外兼修。为了提升展陈内涵,项目团队沿着梁启超在海外游学、考察的线路找到了大量图片;在国内遍访清华大学的校友会、各地的文史馆等,收集到了一批罕见的史料素材。这些成果被充实到展览中,还原了历史,丰富了细节。比如,项目团队挖掘到了当时美国、加拿大报刊对梁启超的报道,包括梁启超参加演讲的照片、梁启超手写的洛杉矶保皇会分会章程等,这批资料将以展览形式永久留在江门。目前,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及6栋建筑分不同专题展出梁启超的家风家教、教学历程及学生事迹、“乡治”论思想、学术成就等,更为立体全面。

  把握好游客体验与村民生活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崔光海表示,在施工过程中,村民十分关注工程进展,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改造好之后,村里能不能发展起来?”项目团队充分考虑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文化广场打造成游客和村民生活融合的端口,村民可以自由地使用广场,白天通车,晚上纳凉、玩耍,在陈皮采摘季节还可以充当晒陈皮的场所。

  通过这些不同时代的旧建筑,人们可以感受到100多年前梁启超和他的子女回乡时看到的环境,很有代入感。

  “工程在修缮梁启超故居和周边几栋主要建筑的同时,通过更换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对街道进行统一风格装修,进一步改善茶坑村的人居环境。可以预见的是,该工程将变成一个弘扬梁启超先生家国情怀的研学基地,由此带动周边的旅游发展。”崔光海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茶坑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参观总人数近3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

  如今,坐落在美丽苍郁凤山下的茶坑村乡味不变: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修缮提升后的梁启超纪念馆完美地融入其中,并给村民生活带来富足和便利。

  “今年村里的土地租金涨到了每亩1万元,比去年增长了30%,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创业了。”梁国安说。

  传统村落不仅是传统建筑的遗存,也是乡村生产生活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文明多重形态的合体,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

  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活化利用,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

  一头“汲古”,一头“润今”。近年来,新会区坚持以用促保,活化利用传统建筑,唤醒“沉睡”闲置资源,挖掘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将历史建筑活化为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民宿、展览、研学等功能场所。截至目前,新会区已有茶坑村旧乡府、仁堂、洪圣始祖馆等多处修缮后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及保护性建筑改造投入活化使用。今年,新会区茶坑村、天马村、霞路村、慈溪村、京梅村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占全省入选数量的1/6。

  “我们正在探索连片保护,梁启超故居及旁边的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是其中一个成功范例。目前,新会区已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领导小组并组织编制《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统筹现有5个传统村落资源,谋划推进天马—茶坑西江广府文化区和霞路—慈溪—京梅—宋朝忠义文化区两大特色示范片区。同时,挖掘官冲村、都会村等20多个各具特色、连片储备的传统村落资源,推动全区各传统村落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新会区住建局副局长冯悦球说。

  “我们建立了政府、企业、村级组织、民间团体、乡贤、港澳同胞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保护、管理和经营机制。同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纳入新会区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任务清单,高位推进工作落实。此外,让原住居民由旁观者变为责任人、受益者,激发其参与传承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一个好的做法。比如,霞路村、慈溪村创新设立了村民积分管理制度,以积分奖惩形式调动村民参与农村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的热情。”新会区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维新说。

  “最近生意怎么样?”6月15日,梁国安与在村内卖陈皮的村民拉家常。“挺好的,‘五一’期间销售很火。不过,人多车多,我们日常出入村子没那么通畅了,这大概是幸福的烦恼吧!”李姨一边招呼正在选购陈皮的游客一边说。

  有着丰富数量传统村落的江门,高位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并加强规划,制定了《江门市侨乡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街、名建筑评选工作方案》;2020年12月,颁布实施了《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从地方性立法高度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去年,江门市政协将“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列入专题协商课题,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还存在多部门协作力度有待提升、人才和财力支撑不足、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等问题。《报告》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出台《江门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成立工作领导机构,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标准和保护建设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加强指导和管理;帮助各镇、各村更好地贯彻保护理念,保存传统村落完整的风貌肌理。同时,制定人才计划,拓宽资金来源;保护优先,抢救濒危,杜绝建设性破坏;以点带面,逐步活化;坚持文化传承,连片开发。

  “在祠堂活化方面,可由村委会主持与各合作社、各祠堂的乡亲协调,多间祠堂中的一两间作为祭祖使用,其他祠堂通过托管形式作为文化遗产建筑资源出租使用,让人们在生活、学习、消费中感受广府文化中尤其重要的祠堂文化。同时,对这些出租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和引导。”欧阳仑建议。

  广东省政协委员、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超则认为,江门的侨乡文化有着非常完善的体系,多年来,政府一直主动发挥保护的主体作用。目前,最重要的是不要盯着眼前,从长远来看,要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谈到应该规避的误区,张超认为,保护的过程和效果一定要杜绝“千村一面”,否则将是遗产保护和乡村建设的双重失败,这样的结果很难扭转。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6月2日,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梁启超故居及旁边的环境提升改造工程的理念和做法为活化传统村落带来了启示。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江门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护活化传统村落之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