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经典的乳白玻璃瓶在经历冲瓶、灌装、封盖后,贴上“飞天”商标与45度倾斜的“贵州茅台酒”字样的金红标签与背标,再历经喷码,人工拴上标志性的红飘带,就等待着装箱码垛,在经过一系列入库检测后“流向”市场。
尽管茅台酒的配料只有地球上三种非常普遍的物质:高粱、小麦、水,但一瓶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大约需要8100多个人工参与。在这之中,经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和层层检验。
茅台人矢志不渝“做好”产品,是坚守“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茅台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茅台酒生产的基本工艺体系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茅台为广大购买的人酿造高品质生活做“好产品”,是对茅台文化的诠释与传播,将传统酒文化,融入了现代美好生活方式。
用最简单的原料酿造最复杂醇厚的好酒,茅台用73年的接力实践,证明了它为什么能成为当代商品史上的一个传奇。
茅台酒核心产区所处的赤水河谷地带,海拔仅有440米,而四周拥有上千米海拔的群山将其团团围住,形成的一个“天然酒甑”,为茅台酒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便有了“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的佳话,但这却不是空有奇谈。
过去的“异地生产试验”以及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得出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结论,茅台酒酿造产区所拥有的地形、气候、空气、水、土壤等等,以及经年累月驯化的微生物群,辩证了茅台酒具有“不可复制性”。
茅台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沉淀和总结,摸索出一套“顺天应时,天人共酿”的独特酿造工艺,将传统匠人精神展露无遗。它的成功,离不开一代代茅台人对质量的坚守和传承,他们共同成就了茅台酒的卓越品质。
“像竹子一样,在地下不断扎根。”是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在茅台集团2024年“质量月”活动启动大会上对筑牢茅台质量根基发表的宣言。
在茅台酒生产环节中,每一粒高粱的大小、饱满度,每一块曲胚的高度,每天重复600余次的上甑动作,耗费一到两个月时间反复比较、分析确立的酒体设计的具体方案,日复一日的基酒品评……几十年如一日,都靠茅台工匠们把好每一道“质量关”,保持零差错率。
在制曲车间,特级酿造师龚志文不到一分钟时间就完成了一个标准“龟背形”曲胚,像这样的踩制动作,龚志文一干就是30余年,每一个踩制成型的曲胚高度都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
茅台酒厂一个制酒工每天劳作在晾堂的时间约有六小时,这是体力活,更是细致活,酒师们还要靠常年累积的经验来判断酒醅发酵程度,每次出酒的“酒花”大小、形态、密集度是不是达到标准。
有茅台工匠曾表示,茅台酒生产从来就不追求过高的产量,而是要酿出产量均衡、品质优异的基酒,这也是茅台制酒车间一直以来的操作铁律。
生产出来的基酒都要交到酒库并贮存在陶坛中,一坛坛基酒样品又将被运送到勾兑生产中心,严格按照酒体设计的具体方案勾兑好后,再被运送回陶坛中贮存。在勾贮车间,像牟玉梅这样的勾贮工,每天要检查3000余个酒坛。
在质量面前,每一个茅台工匠都将“质量”作为信仰刻进骨子里,只为做好产品,做优品质。
工艺方面,茅台从始至终坚持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
1950年代,国家轻工部组织全国科学技术人员对茅台酒传统工艺展开研究,茅台酒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探索大门就此拉开。历经“两期试点”、茅台酒异地实验、茅台香气香味成分研究、茅台微生物群体研究、茅台酒酿造工艺总结等等研究,洞悉酿造工艺机理,后续通过了《茅台酒标准》草案、“九条经验”“十条措施”等。
几十年来,茅台从经验时代跨越到理性时代,规范生产的基本工艺操作、改造工艺设备、深化质量管理,不断推进工艺技术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深入贯彻ISO9000、ISO14000等标准体系,形成产品质量的“茅台标准”。
特别是在生产实践中提炼出的“时空法”质量管理模式,正确地处理时间、空间、工法三者关系,提出具体的模式、方法和系统来统筹和平衡好生产、生态、人文、自然四方面要素间的关系,并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发展的平衡,确保每一瓶茅台酒品质如一。
除此外,茅台还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供、产、销各环节,更好指导生产管理,全方位保障茅台酒优质稳产。
在追求卓越品质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之道,而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茅台酿酒的生态环境,就是茅台坚持“做好”产品的另一条道。
近年来,茅台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从始至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坚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努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者,在环境监视测定、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赤水河的“含绿量”。
尤其是近几年,茅台对赤水河流域综合采取取水量控制、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治理的一体化措施以来,赤水河主要支流水质稳步提升,流域地表水水质常年达标率在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高于国家标准。
环境方面,依托贵州省赤水河茅台酒地理标志生态保护示范区,着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并加强赤水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贯彻“清洁化、多循环、低排放”生产模式,结合自己产业发展特色,打造出一条集种植、酿造、商贸、文旅于一体的绿色循环低碳产业链条。
就在今年6月,茅台作为唯一一家白酒企业上榜“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2024)。
在白酒“竞合发展”的理念下,茅台为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提升所做的实践,也为中国白酒的品质进步作出了表率。
传统美酒产业一直伴随着现代文明思维的进步而发展,文化、科技、生活方式、礼仪社交的进步等等影响着人类对于美酒、美好生活的需求。
从传统到现代、从经验到科学,白酒探索传承与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消费者。
以消费者为核心,茅台的发展之道,重心在于质量和文化建设。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曾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提出,茅台做“好产品”,首先是做优品质,其次是做深文化,再次是做精服务。
基于文化赋能,茅台不仅在产品端拓宽品牌矩阵,更在品牌推广上,积极探索茅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得民间传统文化底蕴在消费品市场有了更高的价值体现。
在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年代,茅台对产品的优化是从商标和酒瓶焕新开始,面对市场的需求,茅台也在70余年的摸索中建立起满足各类场景需求、消费需求的全系茅台产品矩阵。
先后推出的陈年、精品、珍品、生肖酒、散花飞天、二十四节气酒、茅台1935、汉酱(匠心传承)等文化产品,从形到色融合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立足东方色彩意向,不仅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更通过文化营销映射出顺应天时的美酒哲学。
每一款产品背后饱含文化,茅台以文化活动、品鉴推广等形式让其走入终端市场。
近年来频频开展的陈年、精品、珍品、生肖、散花飞天等文化鉴赏会,系列酒方面发起的茅台1935·寻道中国、汉酱·非遗探中华(瓷器季)以及子公司相继开展的台源夜市、茅台红·寻美东方(黄河线)、茅台悠蜜小酒馆等等品牌文化活动,向消费者推广文化内涵,讲好茅台品牌内核故事,将“酿造高品质生活”彻底地具象化。
从精神层面强化消费者的情绪价值,以文化诠释来直击消费者心智的举措,是茅台将品质与文化融合来做“好产品”,推崇的一种新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也为茅台的品质和生活方式表达,搭建起有效的体验场景、交流平台。
以文化价值带动消费,去契合人们追求的高品质生活,茅台在做“好产品”上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体现。
茅台生在大山,其成长凝聚着茅台人对传统工艺和质量的坚守,茅台也以“好产品、高质量”为支撑,坚定不移履行社会责任,做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坚定守护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9月2日,茅台集团2024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为契机,茅台提出“质量强企、质量强国”的理念来巩固和扩大茅台质量优势。
从“质量立企、质量兴厂”到“质量强企、质量强国”的转变,能清楚看到茅台人的质量信仰向正在走向更高的精神共识。
自1951年茅台建厂后,便逐步建立健全一套质量管理制度,工作重心放在“恢复、巩固、提高”;到80年代,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C)活动,茅台全面质量管理翻开新的一页;尤其是2001年以后,茅台开始争创国家质量管理奖,并三次夺得“全国质量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持续夯实的质量人才队伍,为茅台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基础。
今年,茅台远赴欧洲领取EFQM全球奖(七钻)暨“鼓舞人心的文化”杰出成就奖两项国际荣誉,既展现出茅台已对标世界级的质量管理体系,也让我们正真看到茅台对品质的长期坚持,在国际市场收获了更大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
张德芹指出,在茅台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必须坚守两条底线。其一,所有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有利于茅台质量和品牌美誉度的提升;其二,所有改革创新必须在坚守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发生冲突时必须为质量让步。
茅台争创“全国质量奖”“EFQM全球奖”,学习国际认可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审视自我,逐渐完备企业现代化管理,筑牢茅台质量基础,其背后目的都是从消费者的方面出发,持续探寻“好的”产品和服务,去服务于市场,服务于消费者。
正如吴晓波在《茅台传》里所写:“一家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有前提,品质是唯一的选项。”茅台能够坚持恪守这个朴素的道理有73年之久,也验证了茅台实实在在地将“做好产品”视为它永恒的使命与责任。
联系人:袁经理
手机:13869365716 / 18253358315
搪瓷反应釜厂家华体会导航官方首页-hth体育,主要生产销售搪瓷反应釜、山东搪玻璃反应釜等产品,参数说明详细,,订购价格有优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