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中国面临3场经贸战法国先被敲打印度有恃无恐莫迪酝酿杀招

更新时间: 2024-08-11 03:18:05     作者: 华体会导航

  虽然2024年全球安全局势严峻,但拥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国,自然不需要担心战争威胁,目前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暂时不具备跟中国开战的勇气。然而中国虽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战争引起的威胁,但是在经贸领域,中国则面临3场硬仗,分别要面对美国、欧盟与印度。

  1月6日,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报道,拜登政府正在考虑继续延长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政策,并且还准备提高对中国电动车和重要矿物质的关税,预测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会提高到27.5%。

  2018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以中美经济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为由,动用美国贸易法301关税条款,先后对中国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加征了惩罚性关税,这中间还包括工业零部件、化学品、家用电子科技类产品等。

  面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只能选择回击,对一部分美国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中美贸易战自此打响。与其说是中美贸易战,倒不如说是中国在贸易领域的一场自卫反击战,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延伸到了经贸领域,自己没占到便宜就感觉吃亏了,对中国采取了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极限施压手段,中国只能选择迎战,因为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有实力和勇气在经贸领域跟美国掰手腕,中国若妥协了,只会让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到现在近6年时间过去了,挑起贸易战的特朗普早就下台了,美国依然未能从贸易战中占到便宜,不仅损失了大量就业岗位,对华贸易逆差甚至不降反升。眼下的贸易战对于美国政府,就如同汉中之战对于曹操,慢慢的变成了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到拜登政府执政时期,对华贸易战的经济价值已经不大,转而变成了一项谁都不敢质疑的政治任务。

  毕竟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的这些中国商品,基本都是与美国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这些加征的关税直接由美国进口商和民众承担了,而不是由中国企业,这直接引发美国出现了通胀。虽然2023年美国政府依靠多次加息强行把通胀压低了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能高枕无忧了,毕竟美联储不可能从始至终保持加息状态,美国暂时也没办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贸易战虽然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对华商品进口额,但美国民众受到的伤害要大得多。

  虽然贸易战对美国有诸多弊端,但拜登政府却不敢轻易“罢兵言和”,因为在美国政坛当中,只要是跟中国相关的事情,政府就必须强硬起来,否则就会遭到另一派政党的攻击。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报道称:共和党曾在2020年将拜登塑造成对中国“软弱”的形象,因此拜登现在更加希望表现出对华强硬立场,不仅不会停止贸易战,反而要在贸易战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虽然贸易战损害了美国民众的利益,但美国政府不在乎,因为贸易战已经与美国党争息息相关,美国政客的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他们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而在美国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的消息传开后,欧盟也准备跟进了。据美国新闻媒体报道称,由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目前只有10%,因此欧盟打算效仿美国的做法,以遏制中国产品在欧盟的“泛滥”。

  除了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欧盟还宣布对中国的生物柴油进行反倾销调查,准备挑起一场中欧贸易战。必须得说西方现在“文明”多了,如果放在100多年以前,在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况下,西方人会往中国倾销这么多东西,强制扭转贸易逆差。如果中国敢阻止,西方就会凭着船坚炮利强行打开中国的国门,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只不过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了,中国已经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的道理,就连美国都不敢通过武力方式跟中国解决贸易争端,早已落魄的欧洲更没这个胆量了。然而欧洲人骨子里那种剥削、掠夺的天性可一点没改变,过去欧洲车企在中国投资建厂,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占有率,那时候中国没抱怨欧洲汽车在中国“泛滥”。

  现在中国电动汽车才刚在欧洲闯出点名堂,欧盟就如临大敌了,俄罗斯的核武器都没让欧盟如此紧张。在欧盟高层的叙事中,仿佛不阻止中国电动汽车,欧盟就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一样。

  当然,如今尽显落魄的欧洲,手上引以为傲的东西已经不多了,自己动不动被美国收割资本,现在又要面临中国在各种高端产业中的竞争,心理的落差肯定很大。欧盟能够卖给中国的东西本来就慢慢的变少了,之前的对华贸易逆差都达到了4000亿欧元,高傲的欧洲人不会反思是自己的产业体系等方面出了问题,只会将自己的贸易失败归咎于别人不守规矩,今天抱怨别人家的政府补贴电动汽车产业、明天指责对方采用不公平的贸易竞争。

  对于这样的欧盟,中国也明白单纯的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一定要通过经贸战的方式将欧盟打疼、打服,这样才可以让欧盟高层理性看待分析问题。于是2024年刚开始,中国就对欧盟还击了。1月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装入200升以下容器的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白兰地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中国的这一招非常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知道在欧盟内部,德国不主张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调查,因为德国汽车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其实就等于相当于对德国在华车企下手,毕竟德国在华车企生产的汽车,好多都返销到欧盟了。真正力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调查的,是马克龙领导的法国。反正法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缺乏竞争力,丢了这块市场马克龙也不心疼。

  结果中国这次直接精准的打到了法国的痛处,法国汽车虽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大,但法国酿酒集团却每年都在中国能赚不少钱。根据统计,欧盟出口的99.8%的白兰地,都来自于法国,而中国在2023年前11个月,共进口了价值15.7亿美元的白兰地。中国商务部宣布消息后,法国两大酿酒集团人头马君度、保乐力加的股价马上下跌,其中人头马君度的股价跌幅超过11%,创下了自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

  而中国这一次精准出手,是将法国当作出头鸟进行敲打,同时也是向欧盟各国发出了警告,连美国都无法在贸易战中占到便宜,欧盟就更没资格了。欧盟毕竟是由许多不同国家组成的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有各种利益纠葛,在对华贸易方面也会出现许多矛盾。中国没有盲目的一刀切,而是选择问题根源精准“下刀”,有了法国的前车之鉴,其他欧盟国家在当出头鸟之前就要好好掂量掂量利害了。

  除了欧美,中国在2024年还要当心印度在经贸领域对中国下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最近就表示:印度政府目前有一个名为ABC的政策,全称是“Anything But China”,翻译过来就是:除中国之外啥都可以。印度政府现在对其他几个国家的企业网开一面,重点在经贸上打压中企,2024年他们会变本加厉。

  过去的印度被称为“外资坟场”,利用自己的大市场引诱国际资本来投资,最后进行各种罚款与整治。但现在印度政府逐渐改变策略了,2023年,印度政府对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的企业基本没怎么出手,将重点放在了针对中企身上。2023年12月份,印度就以打击金融犯罪为由,逮捕了两名vivo印度分公司的高级员工,此前联想、小米印度分公司也遭到突击调查与资产冻结。此外,印度有关部门还以损害印度企业利益为由,要求对中国玻璃征收为期5年的倾销税。

  现在印度已经毫不掩饰要跟中国打经贸战的野心,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倒不是因为印度的经济实力有多强,而是与欧盟、美国相比,中国几乎找不到针对印度商品的手段。2022年,中印贸易总额为1359亿美元,其中中国向印度出口了1185亿美元的商品,而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仅为174.8亿美元。

  印度卖给中国的商品,都是一些香料、手工品以及矿石,中国就算把这些商品全都制裁了,对印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总共才不到200亿美元的市场,西方随手一笔订单基本就帮印度填上了。

  正因为印度企业在中国基本没市场了,所以他们才有恃无恐,根本不担心遭到中国的反制。相反,印度现在能够针对的中国商品那可就太多了,比如各种机械零部件、电子设备、有机化学品。现在莫迪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行“印度制造”计划,正巴不得中国主动制裁印度、切断对印度的工业品供应,以便逼迫印度企业自力更生。现在许多印度经销商都喜欢从中国进口散装货,然后在印度本土进行组装与包装,最后变成所谓的“印度制造”,借机获得印度政府的补贴,弄得印度政府很头疼,莫迪为了让“印度制造”计划顺利实施下去,肯定还会加大对中国商品、企业的打压力度。

  现在的莫迪就是在酝酿一个杀招,主动激怒中国,让中国跟印度打一场经贸战争,一方面印度根本不害怕自己的商品被中国拒之门外,本来就没多少下降空间了,另一方面莫迪也打算就此断了印度企业的后路,强制他们摆脱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

  虽然这样做短期内会给印度公司能够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给莫迪招惹来巨大的政治压力,但是莫迪最近几年已经在印度积攒了足够高的威望,自认为能够克服这些压力。莫迪自己也很清楚,虽然印度慢慢的变成了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制造业一直是印度的弱点,制造业产值只占GDP的15%。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就如同骨骼对人体一样重要,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就如同一个国家得了软骨病,那么经济增长率再快、股市再火爆,终究会变成所谓的经济泡沫。

  所以莫迪在2014年刚上任的时候,就提出了“印度制造1.0”计划,2019年又提出了“印度制造2.0”计划,誓要把印度变成一个制造业大国。现在阻碍印度制造业崛起的最大障碍,就是印度企业对中国的依赖,莫迪的这个杀招就像“七伤拳”一样,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威望,也会令不少印度企业损失惨重,但这是印度制造业崛起所必须经历的阵痛期。